1、第九届大赛特奖10个,一等奖53个,二等奖116个,三等奖545个,而当年的申报高校数量为300所,报名作品数为2839个,总的获奖几率是25%。第十届大赛特奖10个,一等奖63,二等奖116,三等奖600个,当年申报的高校数量为336所,申报作品为3196件,总的获奖几率为269%。
2、获奖率约20%。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获奖率约20%。以“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例,全国共500多所高校报名,5千多组参赛团队,最终获奖的有1000多组,获奖率约20%。
3、总体的获奖率是逐年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可能会有变化,然后趋势是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值将低于20%,难度还是比较大;(2)高校报名的数量逐年攀升,拟合曲线为线性,相关性系数为0.94,后期慢慢地趋于稳定,最近节能环保宣传比较多,慢慢参加这个比赛的学校也会增多,期待这个比赛能有千所以上学校参与。
4、竞赛分为社会实践调查与科技制作两类,作品需紧扣节能减排主题,展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几年的特等奖作品,多聚焦年度热点,设计美观,与节能减排主题高度契合,科技类作品在获奖概率上更占优势。
1、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是全国十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竞赛旨在倡导节能减排理念,紧贴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创新思维,形成专利,推动绿色科技发展。
2、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对于参与者而言,其实并不难以企及。竞赛的成功,关键在于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应用。学习是竞赛的基础,以下知识点的掌握尤为关键。首先,加强节能减排的知识学习,深入理解节能减排的根本原因,了解为何需要进行节能减排。
3、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发现国家重大需求,启发创新思维,将人文素养融合到科学知识技能之中,实现学以致用。该比赛分为“社会实践调查”和“科技制作”两类,题材广泛,涵盖多学科多领域,参赛者包括二本到985院校的学生。
4、第九届大赛特奖10个,一等奖53个,二等奖116个,三等奖545个,而当年的申报高校数量为300所,报名作品数为2839个,总的获奖几率是25%。第十届大赛特奖10个,一等奖63,二等奖116,三等奖600个,当年申报的高校数量为336所,申报作品为3196件,总的获奖几率为269%。
5、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 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 。
1、聂容春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以其作品“利用重选原理回收利用废旧锰锌干电池”,荣获“哈电杯”三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聂容春的作品“风幕隔绝-泡沫填充除尘装置的设计”,再次展现了他的科技创新实力,荣获“凯盛开能杯”全国一等奖。